何曉玫《假裝》於德博覽會演出,
台中美甲課程
,獲得觀眾熱烈迴響。(李欣恬攝)
熱情的德國觀眾主動上前與何曉玫(左)討論舞作內容。(李欣恬攝)
何曉玫舞者負傷仍跳全場,
控制體重
,《假裝》獲得觀眾熱烈迴響。(李欣恬攝)
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才剛完成台中歌劇院開幕式《淨•水》,
中部除碳
,立馬帶著Meimage Dance抵達德國,
台中汽車借款免留車
,於當地時間9月1日晚上在杜塞朵夫國際舞蹈博覽會的主場館之一勒沃森表演中心(Forum Leverkusen),
蓄熱式焚化爐
,成功演出舞作《假裝》,
COCO
,現場滿座,
桃園系統家具
,而舞作裡有如夢中夢的潛意識場景,令不少觀眾在觀看過程中驚喜連連,也有不少德國民眾在演出結束後主動前來與何曉玫交流意見。何曉玫表示:「現代舞有很多可能性,不管是外在的象徵或是內在的隱喻,我渴望能透過舞蹈打開和現代觀眾連結的管道。」《假裝》是何曉玫於2014年接受兩廳院委託創作所作,於德演出的版本和2014年大有不同,何曉玫透漏,因有一名舞者在來台前一週韌帶受傷,於是緊急地重新調整演出內容,「但該名舞者同樣上台演出全場,成為穿插其中變換時時空場景的調度人。」也因為勒沃森表演中心的舞台條件和台灣國家戲劇院大不同,未能如原作裡的段落,將舞者自餐桌「掃進」舞台底下,改為將舞者「收納」到箱子裡,這有如「藏屍」現場的喬段,也引發了德國觀眾的好奇心,紛紛前來詢問。何曉玫表示,《假裝》共有6個不同的場景段落,講述一名失戀的女子,如何透過假裝情人還在身邊而走過情傷,進一步討論在人的潛意識裡,大腦如何騙過自己,對自己下了各種指令,並信以為真,這6個場景則以大紅氣球擺放的位置變化,象徵時間和空間的轉變。其中一名觀眾是來自羅馬尼亞的編舞家Momo Sanno,他表示,他尤其喜愛《假裝》所創造的意識空間,「這是一個非常心理學的作品,意識是沒有邊界的,而舞作將肢體和抽象的意識連結起來,也像是拓展了邊界,沒有極限一般。」而有位德國老奶奶,她先是前來向何曉玫表達對舞作的喜愛之意,接著便好奇地詢問,關於舞台上的紅氣球象徵著什麼?何曉玫表示,「對我而言,紅氣球既是作為舞作裡場景的轉換,也可以看作是我們如何為人生各種領域設定界線,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有許多不同程度的界線和準則,這些外在的準則,形成了我們的某種面向。」何曉玫表示《假裝》最初的靈感來源是始於她聽在網路上聽了一段演講,那段演講內容講述一名教授,因腦部曾受傷,在求學的過程中一度覺得自己不夠好而想要放棄,「他求助於他的老師,那老師告訴他:從現在開始就假裝你可以做到,假裝你是最好的,要假裝到你自己信以為真才行,結果他真的因此而順利完成學業,也有傑出表現。」何曉玫表示:「可見假『假裝』不一定是負面的,『假裝』也可以帶來正面的結果。」何曉玫表示,「假裝」也是判斷「真實」的依據,「如果你能知道什麼是假裝,你就可以知道什麼是真實,這些舞者們用力地跳完之後,也在舞台上假裝自己沒在跳,最後快速旋轉的電燈泡,也把真實的空間和意識的空間混雜在一起,突如其來上台清場的工作人員,看來很真,但也成為了真實世界裡的『假裝』。」(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