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南風劇團《跳舞不要一個人》時間:2012/12/08地點: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南風劇團在2012年的歲末,
太平新娘秘書課程
,推出了蘊含文學、舞蹈與戲劇的《跳舞不要一個人》。這一齣發想自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1921-2011)的文學作品《花開時節》的劇場製作,
台中紋粉嫩乳暈
,有舞有戲,
男士紋眉
,填充了不同年代的素材,
寶可夢屬性
,但也挑起不同世代對於不同次文化的困惑。沒有走過那樣的年代,
媒體 整合 行銷
,恐怕很難體會劇中反映的「想當年」的懷舊氛圍。這樣一齣以舞蹈為題,
商標專利申請
,以文學為本,
品牌行銷公司 推薦
,要反映「不同時代卻有著相同困境亟需突破」的劇作,
展場設計
,對許多觀眾而言,
關鍵字排名
,的確是個挑戰。
我在剛散場的劇場外,聽到幾位年輕觀眾說:「但是,為什麼是《跳舞不要一個人》呢?他們到底要表達什麼?」。的確,對於二十啷噹歲的年輕人而言,劇中的若干情節或使用的小道具,都不是他們可以理解的,例如:教官離開校園的話題、Walkman、卡式錄音帶及使用撥盤式電話打117查時間等,大概只有「小有年紀」的觀眾們,才會引發共鳴吧。
再要挑剔的說,當年的高中生的髮型可能不似劇中人般的「有型」。雖說,劇中或許反映的是,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當中學生的髮禁,正逐漸解除之際。但是,男生的小平頭和女生的清湯掛麵,是很多4、5年級生共同的記憶,這恐怕也一樣,不是新新人類所能理解的景象。
此外,劇中撥放的曲子,如:Madonna的《Like a Virgin》(1984)、Cyndi Lauper的《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1983)、齊秦的《大約在冬季》(1987)以及講述謝雷的《苦酒滿杯》與郭金發、洪一峰等人的禁歌等等情節,也只有曾經「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吧!無怪乎年輕族群聽來不知所云,但中年觀眾卻多聽得津津有味且樂在其中。
以上種種,加上劇中人物交雜使用的多種語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和台語,都一再的反映著世代的隔閡,但也真實的呈現,台灣社會經歷過的,多重政治與文化殖民的痕跡。這些痕跡呈現的不僅是世代的流轉,也是文化的斷裂與堆疊。這也就難怪,年輕觀眾無法體會,劇中的部分情節。在現今這個時代,多數的女孩們,可以依自己的興趣就業,也可以大方地和心儀的對象交往。她們大可自己找舞伴,不必關在房裡孤芳自賞,或獨自跳舞。
說到跳舞,看「非舞者」跳舞真是件令人欣喜的事,尤其看到演員或音樂家舞蹈肢體時,更會讓我有種莫名的感動。南風劇團的演員在展演顏鳳曦設計的舞蹈時,他們的跳動、移轉,或許不似專業舞者般的矯健俐落。但是,他們分享給觀眾的是,真誠的身體感受。他們(導演陳姿仰、編舞者顏鳳曦及演員們)說明了,跳舞不僅不要一個人,也不要只是一種人!跳舞,可以是、應該是,很多人!
『新藝見』由中國時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策畫,每周日於〈旺來報〉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