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門上周宣布提振景氣方案,
媽媽禮服
,重點在於引進壽險業資金參與公共建設投資,
生命禮儀
,日前卻又發文要求各部會大砍明年度預算八%。這一明、一暗的動作,
日月潭住宿推薦
,顯見政府彈盡援絕,
電波拉皮
,只得靠民間銀彈奧援來拚經濟。這背後凸顯一大問題:為何執政者會搞到這步田地?
江宜樺這劑拚經濟藥方,
物流
,宣稱有「掀鍋蓋」的功效,
優質流當品
,要能去憂解悶、活絡經濟,
高雄當舖
,打破悶經濟現狀。然而,
機場接送
,不論是GDP大幅下修、景氣燈號黃藍燈,甚至是洛桑排名大倒退,各項財經指標,都代表馬政府拚經濟成績滿江紅。
因應財經困境,美國祭出貨幣寬鬆(QE)政策,日本安倍經濟學也有「三支箭」,重點不外乎透過投資與刺激消費來活絡經濟。過去面臨金融海嘯,馬政府同樣也舉債推出消費券。但如今政府不僅債台高築,受公債法限制也無力再舉債,等於是此路不通。
若從近幾年總預算編列,馬政府不僅維持緊縮規模,每年至少要求五到六%的刪減幅度,甚至是「輕經濟、重社福」的編列方式,也反應執政思維,就是先顧選票再說。
老農津貼加碼一千元,推估每年增加預算近百億元。而過去五年來老人、小孩福利大放送,同樣也增加政府財政負擔,這些都有選票考量,因為社福容易討好選民。反觀公共建設需要時間才能展現成果,兩者的選票「本益比」大不同。
再者,過去幾年政府祭出一連串租稅減免措施,不僅加重政府財政負擔,遺贈稅調降吸引資金回流卻未投入公建,預期活絡經濟效果並不顯著。而所得稅系反映經濟走勢,財產稅系(如證交稅)又深受股市波動影響,稅收減少也導致政府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就以財政部資料顯示,累積九十六年到一百年的GDP數據正成長五.九一%;反觀營所稅、綜所稅卻是負成長二到四%。營所稅與綜所稅減收,除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也代表政府減稅減過頭。
當政府砸大錢推社福政策,還有一連串減稅措施,如今後遺症開始顯現,就是拖垮拚經濟動能。倘若執政者不願改弦更張、從本質去徹底調整財政支出、產業政策,馬政府八年拚經濟恐怕會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