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壯集-沙韻之鐘

2011年秋夜,

中部人力派遣

,許多人和我一起在這個操場中坐望星空。但星空不是主角,

低氘水

,操場前豎立的大銀幕裡的光影才是──這是描述南澳泰雅部落紀錄片的首映會場,

發財年燈

,不僅各部落扶老攜幼來觀賞,

居家看護

,還吸引大批外縣市觀眾。太陽還沒落盡,

燈串

,會場已千人湧動。林克孝的家人甚至出錢讓他深愛的泰雅朋友殺豬分食,這場首映會宛如部落歡騰的慶典。很多人來此都是因為對南澳好奇:「為什麼林克孝對此地如此執著?」我在火車上一邊讀著他所寫的《找路》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但一出南澳火車站,每深吸一口氣,就好像多懂了一些。林克孝於2011年8月10日,在宜蘭縣南澳鄉攀登束穗山時意外墜崖。當悲傷的消息一傳出,這位金融界名人對原住民文化的熱愛以及對山林古道的癡迷,才如同深水炸彈一般炸開,媒體和友人頻頻討論他的貢獻,覆蓋南澳的面紗如風吹散薄霧一般,也被掀了開來。整個宜蘭南澳幾乎都是泰雅族,這批泰雅如賽德克般兇猛,在抗爭史上創下轟轟烈烈一頁卻少人聽聞,便安安靜靜藏於山林谷壑中。一般人搭火車走南迴鐵路總是略過此地,若非電影《練習曲》喚起人們對「沙韻之鐘」的記憶,幾乎無人想起南澳泰雅也曾躍上大銀幕上勾動人心。林克孝罹難再次敲動「沙韻之鐘」,因為他對南澳的愛,緣於對「沙韻」傳說的追尋──日治時代一名泰雅少女為了送日本老師上前線,在風雨中失足墜溪身亡。這原本只是個占據地方報紙小角落的「蕃婦落水」新聞,平凡無奇,卻在日本殖民時期被大肆渲染,竟成一個偉大故事,知名影星李香蘭在電影裡扮演了這個泰雅女孩,殖民政府也為這失足少女立了碑。立碑那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二次大戰開始。17歲少女沙韻,成了皇民化運動素材,激勵台灣子弟甚至於原住民從軍。但政權更迭,將這故事打落凡間。就像如今日本政府為了方便控制,將山上部落遷到平原,部落家園如今成為埋沒在雜草和樹林間的殘石人跡,沙韻也是被荒煙蔓草埋沒的傳說,「森林正在同情地、巧巧地安葬這一故事現場。」林克孝在書中這麼說。然而,這幾年接連透過幾個藝文作品,讓南澳、沙韻與泰雅部落的面貌漸漸清晰,電影《不一樣的月光》甚至直接揭開了沙韻傳說的部落觀點,將政治的手從泰雅女子的肩膀上甩開,沙韻終於是普通的沙韻,但南澳卻非原本的南澳。而林克孝意外在他深愛的南澳山林失足,也成就了沙韻落水傳說的終點。這恐怕才是沙韻故事中最真摯美麗的一段傳奇。,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