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第四波經濟引擎的新動力,
防褥瘡
,產值之大,
電腦刷卡鐘
,各國無不期望能創造另一波經濟奇蹟。前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林磐聳認為,
LCT 光束滅脂儀
,兩岸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是必然的,
門禁讀卡機
,而這合作應不只是在大陸開拓內需市場,
無痕迷你拉皮
,更在於走向國際。兩岸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將創意產業化,
手持式噴字機
,可以共智共榮。
林磐聳在上海出席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論壇時表示,
波麗貼紙印刷
,台灣有人才,大陸有市場;台灣有經驗,大陸有資金。林磐聳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正是在於文化元素典範的轉換上,立基傳統文化,回歸生活本質。因此,兩岸應該優勢互補,從合作、合資邁向合力。
林磐聳指出,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是異中求同。十多年來各自發展產業各有側重,台灣強調創意表現的時尚生活產業,如各種設計產業、創意生活產業等非關意識型態者;而大陸則強調產業規模的文化產業及事業發揮,如電影電視產業、出版產業、表演藝術產業等,因而形成了台灣占據創意端(重文化、重創意)、大陸搶佔產業端(擅文化、創意產業化運作)的各自優勢。
不過他強調,創意端與產業端兩者在發展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卻是缺一不可!畢竟文化創意若沒有產業化,其競爭力始終有限;而創意產業如果缺少文化,就失去了屹立國際之林的立身之本。因此,林磐聳呼籲兩岸文創業者應攜手合作,在尋找各自產業發展DNA的同時,拿出誠意合作,開創有別於哈日風、韓流的華流(華文流行產業)、華風(中華風格潮流)、華樣(中華獨特樣式)……少力則劣,大力則夯。
陸應借鏡 人才養成模式
林磐聳也指出,人才是發展文創產業的核心,大陸不應一味地向台灣要人,更應學習、複製台灣文創人才養成模式,自己培養人才。
作為台灣教育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養成計畫的主持人,林磐聳透露台灣從2003年即開始推動文創人才的培育計畫,選擇5所學校作為培訓中心,5年投入5億(新台幣,下同)培育原創人才;也透過國際菁英人才計畫和國際競賽塑星計畫,以最高150萬的獎金鼓勵參加國際競賽,目前已培養出450多位在國際競賽得獎的文創人才。
經過10年發展,他評估,台灣在文創人才的教育和儲備已充分準備好,下一個10年計畫一啟動,這些小星星將可透過菁英產業媒合,在更大的舞臺上發出更耀眼的光芒,能從創意、創新進入創業階段。
而大陸市場正是台灣文創人才大展拳腳的大好舞臺,大陸國務院去年8月在北京籌設兩岸第1個文化創意人才服務基地及交流平臺,為兩岸文化創意機構、專業人才提供交流、創業、培訓、經紀的一條龍服務。
林磐聳也指出,在兩岸文創人才交流對接的同時,大陸針對文創園區的發展,應定位清晰,從培養原創人才出發,打造有別追求版圖大小的創意磁場,以吸引文創人才,不會再重蹈之前一窩蜂發展動漫基地的覆轍。
文化是根 生活為本
林磐聳在發表「我的台灣:看見心靈的故鄉藝術設計展」時,舉出好幾個創意設計的例子:版畫家廖修平從台灣民俗祭祀的紙錢萃取文化元素,將傳統民俗與文化元素應用在藝術創作,轉化應用成為版畫創作的個人符號;台灣大陸工程公司與天下雜誌等將傳統文化與文字藝術應用在生活空間,以傳統的唐詩宋詞及現代詩歌嵌入水泥地板,將漢字應用在台北市松江公園的現代設計中。
林磐聳認為,這些創新設計正是將散落全球各地的寶島意象,重新撿拾後物化的生活,應用於文創商品開發,再授權法藍瓷、藝拓、橘園等品牌合作後獲得的商機。他特別提醒兩岸文創業者在藝術授權中,一定要做好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工作。
傳統工藝 成精品品牌
林磐聳認為,創造了中國古代無數燦爛多彩物質文明的傳統工藝最可能成為奢侈品(精品)品牌。他舉法藍瓷與中國大陸瓷都──景德鎮的結合為例,指出法藍瓷已建立全球6000個以上的經銷點,並作為台北故宮的文化代言,更連結國際知名設計師以擴張品牌效應,甚至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為其品牌背書,而伴隨法藍瓷的全球性擴張,景德鎮也發展出品牌代工外的第二條出路──發展大師級品牌。
諸如景德鎮的傳統工藝重鎮其實不計其數,它們在傳統工藝的傳承和保護中,也積累了足夠的傳統手工藝人才,卻因為沒有長遠性、建設性的發展方式,沒有足夠健康、成熟的維護體系而逐漸失去其核心價值。因此,林磐聳號召兩岸在文化共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意的共用,實現產業的共榮,在大陸傳統工藝的開發中帶入台灣擅長的思想觀念、國際經驗和品牌行銷,促使大陸傳統手工藝與起步中的大陸時尚能並肩同步發展,甚至成為後者強有力的支援助力,真正打造強有力的中華民族奢侈品品牌。
林磐聳強調,奢侈品有令人稱道的價值,也是藝術的傳承,更是精湛的手工藝,同時代表歷史的沉澱,這些要素價值融合在一起,就是傳統手工藝,它既包含歷史的傳承,也擁有藝術的內涵,珍貴的價值定位無可替代。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