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筆記-自助天助 偏鄉找到春天

     峨眉,

樟芝

,台三線上一個客家村,

西班牙語 翻譯

,五十五歲的楊長展,

噴墨機

,和很多偏鄉中老年人一樣,

商業攝影

,收入不穩、病痛纏身,

埋線減重

,若不是姜信鈞善用公部門計畫,

鹿港特色餐廳

,蓋麵包窯創造就業,楊長展的水泥工專長,恐怕跟著他的中年憂鬱一起埋沒。
     峨眉位在北埔與苗栗三灣之間,沒有像北埔有「金廣福公館」等人文古蹟,來峨眉的人是玩完北埔順道來的,有些去苗栗三灣、南庄的旅客,車子行經峨眉也沒注意到這裡,這裡沒有統一超商,也沒有診所,年輕人幾乎都到竹科發展。
     台灣有很多偏鄉,充斥像楊長展這樣的小人物,因為有在地NGO組織就近關懷,楊長展從憂鬱中走出,共同投入地方產業,這是自助天助最佳寫照。
     然而,從在地出發發掘優勢的過程是漫長的,峨眉月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在賣麵包之前,還賣過粽子。
     理事長姜信鈞,放著退休公務員輕鬆生活不過,為學做高級法式麵包,還跑去中華穀物研究所學習,協會聰明地將橘子醬、東方美人茶等在地食材,融入麵包,三年來堅持品質,持續的努力加上故事行銷,才造就今天的成功。
     為了爭取地方發展機會,姜信鈞對公部門計畫幾乎無役不與,從客委會、教育部、青輔會、勞委會到文化部的「亮點計畫」,該爭的幾乎都爭取過。
     「現在政府給的補助,都是競爭型計畫補助,政府只會錦上添花,你如果沒做好,別想拿到補助,只要好好做,評審會自然看的到。」姜信鈞說。,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